查看原文
其他

坚守 | 医疗队的“定海神针”、老人健康的“保护伞”、特殊的“接线员”...

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广州卫健委 2021-09-25

01

有事找“大宋”!

他是茶滘医疗队的“定海神针”


6月4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15人医疗队进驻接管封控区茶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向晖临时受命担任队长,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组织行动,带领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竭尽全力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多年来没有外科医生的茶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十二医院支援队的到来,给居民们带来了福音。


电话铃声响起,是一名处于双足跟粉碎性骨折术后修复期的患者。他十分焦急,伤口剧痛,希望得到专业的处理。刚刚出车回来的宋向晖闻言,顾不上吃饭,浑身湿透的手术衣还来不及换下,急忙间又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再次出发,上门为患者处理了伤口,并详细解释伤口情况,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得到了患者和家属连连真诚的感激。



随着工作流程不断清晰,工作职责不断明确,在医院的全力支持和全体队员的配合下,医疗队的救治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且愈发有条不紊,宋向晖也总算松了一口气。为了缓解大家的工作压力,他积极阳光的性格又让他成为了大家的开心果,队员们都亲切的称呼他“大宋”,视为医疗队的“定海神针”,“有事找大宋,就一定能解决!”



02

党徽闪耀照我行,我为抗疫献我心


“疫情就是命令,自己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护士,用行动诠释爱心、以热血点燃生命,守护人民健康是我的职责。”刚带组外出荔湾区连续30小时大规模采核酸的耳鼻喉科科护长、副主任护师李凤,又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发出请战书,简单收拾一下行李就奔赴茶滘,出门还不忘戴上闪闪的党徽。



李凤护士长组织能力很强,办事更是雷厉风行、亲力亲为。实地整改防控环境,组织感控培训,检查负压救护车,补充急救药品,学习120出车流程,大家热情高涨、人人过关斩将。炎炎夏日核酸采集时有居民晕倒或者求助,李凤护士长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李凤还要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队员们学党史,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03

抗疫作诗两不误,

白衣战士撑起茶滘老人的健康“保护伞”


茶滘街道上有很多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心内科冯小倩主治医师,积极发挥所长,根据热线电话和社区资料,按照“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跟到底”的原则,逐个回访,跟踪病情,提供专业意见,指导调整用药,在封控期助茶滘当地群众们共度难关。


来到街道后,她特有的“细心、耐心”,将医务人员“严谨、细致、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忙碌工作之余,冯小倩写下两首抗疫小札,希望广州疫情可以尽快过去。



珠江滚滚,气吞万里如虎;

粤地儿女,临危不惧如山;

白衣执甲,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百折不挠,

披星戴月,蹈火赴汤,

还我羊城以泰康。


山川一域,风雨同舟;

灾难无情,福祸相依;

羊城儿女,岭南同胞;

英勇战“疫”,共克难关!


“封控封闭期间,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是我们最应该关怀的对象,很多老人独自在家,儿女无法回家照顾,只要有需要,我们医疗小组就会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安抚情绪,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


内分泌科孙燕主治医生每天都会上门访视街道的老人们,刚脱下全套防护装备的孙燕露出笑容,因为长时间佩戴N95口罩,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作为一个内分泌专科医生,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我可以发挥全科医生的作用!我们医疗队来到社区,就是要能看病能开药,能帮居民解决问题,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孤立无援,我们就是他们健康的保护伞!”


0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医疗队来到茶滘的第一天,消化内科麦绮彬主治医生就发现要记录大量的居民就医资料,每日上报各种各样的数据。麦绮彬主动担任起信息组的工作,制作共享表格,统计工作数据,收集有用的影像资料。将病人分门别类,流程删繁就简,大大提供了医疗队的工作效率,各项工作井井然有序的展开。


街道上有大量的肿瘤患者需要放化疗,而隔离区里有限的医疗条件使得部分患者无法就医,患者及家属频繁打来热线电话,心急如焚。负责肿瘤患者就医情况的麦绮彬每天不厌其烦的和上级单位沟通,向患者解释情况、安抚家属情绪,核实治疗方案、安排及时就医,帮助不少肿瘤患者解决了在封控期间的就诊难题。


麦绮彬医生的先生是一名记者,自广州此轮新冠疫情开始,一直致力于疫情相关的报道和正能量的宣传。面对突然起来的疫情,爱好书法的麦绮彬写下几行诗句与先生共勉:“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05

她们是一群最特殊的“接线员”


医疗队来到茶滘街道后,迅速担当起接听街道居民24小时医疗热线电话的工作,倾听居民的医疗需求,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协调“三人小组”上门提供核酸采集,专家电话或上门回访诊疗。从接过电话开始,我们的热线电话铃声一直响个不停。



医疗队的消化内科护师曾洁霞经历过番禺南浦岛被封锁全员核酸大排查,对居民被封控的焦虑着急心情感同身受。她详细记录每一个来电居民的姓名、年龄、电话、地址,以及目前情况和诉求,及时向医生反馈,尽快帮助解决。


刚来到茶滘时曾洁霞连续在接听热线电话的岗位上工作了两天,每天说话时间超过八小时,喉咙都嘶哑了,第三天她依然主动坐到了热线电话的位置上。曾洁霞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共产党员的价值就是被人民需要!我当了几天接线员,已经很有经验了,对街道环境和工作流程都很熟悉,希望可以帮他们共度难关!”


耳鼻喉科护师周兵以前在社区医疗中心工作过五年,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封控区里居民的出行、日常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受限制,居民健康无小事,这个时候生病或者发热了更是让人紧张,我们医护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听热线电话,可以提供专业医学建议,让街道居民在居家隔离期间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周兵护师收到先生发来的女儿专门为她画的作品,她泪目了,声音也哽咽了,“非常感谢我的家人,我已经离开家数天了,家里人的支持和理解是坚持不懈奋斗在隔离区的坚强后盾!”



06

一身浩然正气,坚守荔湾南片


120指派的这单出车任务的是位67岁的老人家,脑梗塞致双下肢瘫痪10余年,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今晨开始出现反复头晕,自己无法行动,身在疫情封控区内,只能求助120。接到指令后,有丰富急诊外科经验的神经外科周正南主治医师和护士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立即出发,因疫情期间未能配备担架人员,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周正南他们将老人家从8楼抬至1楼并抬上救护车,并将老奶奶安全转至附近医院救治。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专门的担架员,我年轻力壮,那就由我来做兼职担架员!”尽管防护服下的衣服已完全湿透,护目镜下的视线也已模糊,但看到老人家安全抵达,医护人员相视一笑,默默的离开。





往期推荐 ●

// 1

“疫”线故事 | 支援东漖社区,医护亲历这些“第一次”

// 2

揭秘 | 为什么被蚊子叮的总是你?

// 3

剪影 | 广医肿瘤医院医疗队奋战南沙、坚守荔湾同心抗疫共筑防线

来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通讯员:何文君

编辑:海珊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亮小花告诉大家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